古今最难超越的诗,是哪一首?
崔颢的《黄鹤楼》一定高居榜首。
“诗仙”李白读到《黄鹤楼》,也自认比不过,只得遗憾“搁笔”。
崔颢去世1100多年后,鲁迅仿写了一首《黄鹤楼》,震惊世人!
不信,你来看。
剥崔颢黄鹤楼诗吊大学生
(1933年 鲁迅)
阔人已骑文化去,此地空余文化城。
文化一去不复返,古城千载冷清清。
专车队队前门站,晦气重重大学生。
日薄榆关何处抗,烟花场上没人惊。
一共八句,细细读来,几乎全是大白话,读者不禁要问:到底写的是啥呢?
鲁迅没有一首诗是白写的。
想要读懂这首诗,一定要知道它的背景。
1.
1931年9月18日,日本发动“九一八事变”,侵占了东北三省。
战争的疑云笼罩在中华大地上。
所有人都知道,侵略者的胃口只会越来越大。
1933年元旦,日军向山海关发起攻击。
三天后,山海关陷落。
侵略者一步步逼进,华北危急,古城北京危急。
1月27日,国民政府发布了电文:故宫古物即起运,北宁平汉两路已奉令备车。
大敌当前,国民政府紧锣密鼓地筹备文物搬迁。
危急时刻,保护民族文化遗产,刻不容缓。
几乎是同一时间,国民政府又发布了一条电文:大学生不得逃课逃考,不准提前放假,并将下一学期的学习安排上报。
此前,在山海关激战之时,北平人惶恐不安,一些大学生有的逃考,有的放假,准备逃难,离开北平。
可国民政府的态度很明确:反对学生逃难,命令他们留在北平,专注学习。
当文物一箱一箱地装好,一箱一箱地运到火车站,开始南迁之旅,而大学生们却不得不留在北平。
允许文物南迁,却不许大学生逃难,真是“重物”不“重人”。
许多人非常愤怒,鲁迅先生就是其中之一。
他写下一篇杂文《崇实》,辛辣的指出了背后的真相。
鲁迅先生说:事实常没有字面好看。
如果要说古物,北平城比古物还在古,可为什么,你们撇下北平城,单搬古物呢?
因为在失掉北平城后,古物可以随身带着,随时可以变卖成钱。
而大学生是没有市价的。
假如欧美市场上一个大学生值500美金。
那么,大学生也一定会被装到箱子里,用专车和古物一同运出北平,放在外国银行的保险柜里藏起来。
但是,大学生太多了,又没有古价值,可惜呀!
在文章的结尾,鲁迅先生写下这首《剥崔颢黄鹤楼诗吊大学生》。
2.
剥崔颢黄鹤楼诗吊大学生
(1933年 鲁迅)
阔人已骑文化去,此地空余文化城。
文化一去不复返,古城千载冷清清。
专车队队前门站,晦气重重大学生。
日薄榆关何处抗,烟花场上没人惊。
标题用了一个“剥”字,即套用的意思。
从字句可知,鲁迅先生套用了崔颢《黄鹤楼》格式写下此诗。
有钱人运走了文物,只留下这座文化城。
一个“骑”字,耐人寻味。
“骑”在文物上,暗喻了当权者对文化不尊重,只是另有所图。
文物运走了,文化一去不复返,千年古城被遗弃在此,冷冷清清。
火车站里,运送文物的专车,一队一队的排列着,场面真大呀!
一旁的大学生们,望着远去的文物,失落重重。
当日本人再次迫近山海关时,谁来抗敌呢?
当权者们在妓院、舞厅忙着,敌人来了,也无人在意。
鲁迅的改诗,辛辣地讽刺了当权“阔人”屈服日寇、贪财不要民的丑恶面目。
大敌当前,当权者不思抵抗,准备放弃城池,临前走,还要转移走大量文物。
最可恨的是,将大学生生生撇下。
大学生逃难对不对呢?
在另一篇杂文《逃的辩护》中。
鲁迅对于学生的出逃进行了剖析。
“九一八事变”后,全国学生奋起抗议蒋介石政府的不抵抗政策,纷纷到南京请愿。
国民党政府通令全国,禁止学生请愿。
后来,更是出动军警,逮捕,甚至杀害请愿的学生。
许多学生无辜枉死。
现在,日本人占领山海关,进逼华北。
有了之前的教训,学生们不闹了,他们选择:大家走散,各自回家。
有的大学在战区,学生们请求暂缓考期,提请放假离校,却又不被允许。
大学生们选择了逃难,当权者又不愿意了,下令不让他们逃难。
对此,鲁迅非常愤怒,他用笔辛辣的讽刺,才有了《逃的辩护》,有了《崇实》,更是套用崔颢的诗,为逃难的大学生叫屈。
3.
读完这首诗,诗词君终于明白,鲁迅为什么受人敬重?
他敢于揭穿当权者最丑陋的一面,不怕得罪人,也不惜身。
只为公理正义。
1926年3月,“三·一八惨案”发生。4月,鲁迅作《死地》《记念刘和珍君》抨击段祺瑞政府屠杀学生的罪行,遭追捕,避难于山本医院。
1927年4月12日,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”发生,29日,鲁迅到处奔走,营救进步学生无果愤然辞职。
“横眉冷对千夫指,俯首甘为孺子牛”,真真是鲁迅的写照。
毛主席也非常敬重鲁迅。
1961年9月25日,是鲁迅诞辰八十周年的纪念日。
为了纪念鲁迅,毛主席写下一组七绝诗:
七绝二首·纪念鲁迅八十寿辰
其一
博大胆识铁石坚,刀光剑影任翔旋。
龙华喋血不眠夜,犹制小诗赋管弦。
其二
鉴湖越台名士乡, 忧忡为国痛断肠。
剑南歌接秋风吟, 一例氤氲入诗囊。
他热情地赞颂着鲁迅。
鲁迅是浙江绍兴人,毛主席说,绍兴是一个自古就出名人的地方。
您为了国家忧心忡忡,从陆游的《剑南诗稿》、秋瑾的《秋风曲》,再到您的诗文,爱国的精神一脉相承,载入中国的诗歌史册,如兰草一样勃发着高贵的清香。
毛主席褒赞鲁迅的诗文,更佩服他一心为国的灵魂。
诗人臧克家说:
有的人活着
他已经死了;
有的人死了
他还活着。
这正是鲁迅写照。
鲁迅为什么伟大?
因为他总是和最底层的人站在一起。
不论什么时代,都需要鲁迅这样的人。
那些为了公理正义而仗义执言的人,会被永远铭记。